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AI summary
今年应届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我想接下来几年会更多,而且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最近就业的困难。倒不是贩卖焦虑,只是想借此机会,把一直想说的关于就业的话,一吐为快。
1835年,卡尔马克思在17岁的时候写了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来作为他的中学毕业论文,大致说了他要献身人类幸福的崇高理想,距今已经将近200年,但读起来也没有什么障碍,甚至对如今还很有教育意义。文章最后,马克思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人家马克思17岁在思考这些,我们17岁睡在黑网吧的破沙发上往桌上浸着烟头的泡面里吐痰,这大概就是差距。
 
我们该怎么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一直都会是:做喜欢的工作。再具体一点,就是你会认真对待这工作,打心眼里热爱这工作,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你会发自内心的笑。但事情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人都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这有点理想化(这里不能说理想主义,硬要说也只能说是空想主义。因为在我个人理解,理想主义是形容一个人会为了理想放弃所有,不择手段。主义是一种观点或主张,任何冠在主义前面的词都是这个主张的最高追求。看到很多对于理想主义这个词的滥用,遂作说明)。
 
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确实无可厚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大家都为了钱是目前最有效率的途径。但是赚到钱以后呢,而且赚多少钱才算够。正所谓: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西游记》
 
钱真的赚不完。而且我一直认为只要是个正常人,认真工作(也不用太认真),保持进步(不要停止不前),没有不良嗜好(比如赌博或者消费一些不匹配收入的东西),那终会变富,只是时间问题吧。对于职业来说,还有远比报酬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是否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还有在确定这个事业的同时,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虚荣和美化。在此引用马克思的原文: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我们的热情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我欺骗?不过,如果不对热情的来源本身加以探究,我们又怎么能认清这一切呢?
伟大的东西是闪光的,闪光会激发虚荣心,虚荣心容易使人产生热情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热情的东西;但是,被名利迷住了心窍的人,理性是无法加以约束的,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他的职业已经不再是由他自己选择,而是由偶然机会和假象去决定了。
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可能由我们长期从事,但始终不会使我们感到厌倦、始终不会使我们劲头低落、始终不会使我们的热情冷却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但是,不仅虚荣心能够引起对某种职业的突然的热情,而且我们也许会用自己的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生活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分量,即它加在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虚荣在我理解是社会期望,就是大家都在说这个职业好,或者大家都希望我从事这个职业,但我自己并不喜欢这个职业。所以马克思说这是被迷了心窍,是偶然机会和假象。
 
美化则完全是自己对该职业的幻想,也许是从小就对这个职业有憧憬。原因就是没有亲身体验过,只是从远处观察他。虚荣和美化是要尽力避免但又不得不去经历的事,所以一开始尝试不同的工作也是极好的。马克思给我们的建议是寻找父母充当顾问,不无道理,但也应该以遵循自己的本心为主。
 
最近好像是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日子,刚成年对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都还没有概念,却又不得不要填报志愿来决定接下来几年的学习方向甚至未来的工作,感觉还是挺无奈的。填报志愿和高考一样,有极大的偶然性,生活就是这样喜欢毫无征兆地把你摆住命运的十字路口。不过往往都是以什么专业毕业后的收入高、好就业为风向来选的(就像现在的计算机专业),好好的选专业,搞得像买股票一样。但谁又能预料,未来更青睐于哪个专业呢?所以我觉得,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比较重要,因为我们的初心不会变,而资本每天都在换主人。
 
我没有马克思这样为全人类福祉奋斗的觉悟,也时常抱怨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怨天尤人。以上倒不是给他人提的建议,实际上我最烦好为人师的人,也在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只是心中有话,不吐不快,随想随写,权当自勉。毕竟说回现实,对于职业我也只是停留在混口饭吃罢了。
不做钱的奴隶《穷爸爸富爸爸》笔记台州广电飘旗纹Logo
Loading...